文心公务员
标题:
8月10日言语每日一练(阅读理解)
[打印本页]
作者:
gyy123
时间:
2017-8-10 08:17
标题:
8月10日言语每日一练(阅读理解)
1.风电场的机型选择非常重要,可根据当地的风况选择适当容量的风力发电机型。从经济效益出发,单机容量大,单位装机千瓦值就低,便更要考虑其年发电量的多少,不能盲目求大,若单>机容量过大,额定风速太高,而年平均风速不能满足其工作时间的要求,则发电量低反而白白浪费了投资。同一风电场的风力机组应尽可能品种少,以利于运行和维修,在有条件的情况下,>应该选择质量可靠的国产风力机组,完全依赖进口风力机,不仅造价高,且售后服务麻烦,备品备件供货不便,都将影响风电场的运行。
对这段文字理解正确的是( )。
A.单机容量与经济效益不成正比
B.风电场建设不能完全依赖出口
C.选择风力发电机不能盲目贪大
D.国产风力机组优于进口的机组
2.在被称为高福利国家“楷模”的瑞典,不工作的人所拿到的救济金与工资收入相差无几,而且不用纳税,慷慨的病休工资意味着工人患病也能拿到90%的工资。尽管瑞典人是全欧洲中身体最健康的公民,可是雇员平均每年休病假的时间不下50天,几乎占一年工作时间的五分之一。
下列陈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( )。
A.以瑞典为代表的一些国家的福利制度需要改革
B.福利制度不是一种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的制度
C.福利制度已成为欧洲一些国家政府的沉重负担
D.对公平的追求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社会发展
3.1953年5月29日上午9时,希拉里与诺尔盖到达珠峰南隘,此处山脊下降,然后是突然升高10米。视野里出现了峰顶。在距离峰顶不足1米的地方,希拉里突然停了下来,他用手一指前方,对向导诺尔盖说:“这是你的土地,你先上吧。”以后外界对谁是第一个登顶的人争论不休,有人怀疑真正首位登上珠峰的不是希拉里而是他的向导诺尔盖。面对质疑,希拉里始终保持沉默,拒绝宣布自己就是登上珠峰第一人,只是表示两人作为一个团队登顶。
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( )。
A.攀登的光荣来自团队
B.攀登的勇气来自团队
C.希拉里面对巨大荣誉时的退让是最崇高的精神
D.诺尔盖是希拉里的真正向导
4.文化“必定有异”,文明“难免有异”;文化“必须存异”,文明“可以有异”。这就是文化与文明的区别。所以,文化可以交流,甚至融合,但最终“存异”。文明的趋向,却是“求同”。因为文明的背后,是核心价值;而只有人类共同的价值,才最有价值。由此可见,只要把握了全人类的共同价值,又能兼收并蓄各民族的不同文化,那就能打造出自已的“文化航母”。
根据这段文字,不能得出的观点是( )。
A.“求同”是打造文化航母的根本
B.文化对“异”的包容程度要宽于文明
C.世界文明存在着不同价值取向
D.文化即使融合也难以消除差异
5.依托于信息技术革命的网络社会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空间和时间感受。空间和时间都不再是固定的,成为了“流动的空间”和“压缩的时间”。利用高速传播的音像信息,人们可以立刻进入到一个不同的空间,并参与其中;凭借强大的信息存储能力,不同时间发生的事情都能集中为同一个瞬间。
下面对“网络社会”的理解,不正确的一项是( )。
A.网络社会依托于信息技术革命,即信息实现大量储存和高速传播
B.网络社会的空间和时间都不是固定的,人们感受的是“流动的空间”和“压缩的时间”
C.网络社会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时间感受,不同时间发生的事情可以在同一个瞬间展开
D.网络社会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空间感受,人们在同一时间里,既可以在这个空间,又可以在另一空间
欢迎光临 文心公务员 (http://www.wxgwy.cn/)
Powered by Discuz! X3.2